这是继去年作曲指挥系张巍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序列音乐技术的中国化研究”首次获得结项优秀后,上音再次获得该类项目结项优秀成绩。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要用于资助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和培养文化艺术科学人才,重点支持关系中国文化艺术建设实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王中余研究员的项目成果聚焦西方现当代音乐分析体系与方法,通过观照二十世纪多调性问题,梳理、整合西方相关音乐理论,围绕三大分析理论进行总结,对中国音乐分析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同时,成果在系统阐述西方音乐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于分析实践,并观照了叶小纲、贾达群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该项目的创新之处体现于对“奏鸣理论”、曲式功能理论、新里曼理论、多调性观念等理论、概念和方法论进行的分析和评价;同时,对申克分析法教学问题的考察以及申克分析法、音级集合理论、音乐与文学关系等问题都做了延伸探索。
王中余,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作曲理论(音乐分析)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兼音乐分析专委会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结项或在研,并发表专著和论文若干。
王中余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19世纪末与20世纪上半叶西方音乐及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研究兴趣涉及音级集合理论、申克理论、新里曼理论、奏鸣曲式理论、曲式功能理论、拉威尔、德彪西、周湘林等。出版专著《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代表论文有《曲式完形理论导引——以杨立青<木卡姆印象>结构阐释为例》《周湘林管弦乐创作技法特征导论》《詹姆斯·赫珀科斯基与沃伦·达西“奏鸣理论”创新探究》《威廉·卡普林终止式新观念透视》《首两位差还是首位与倒数第二位差?——阿伦·福特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基本型算法比较研究》《爵士视域下的“二重组织”拉威尔<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双调性结构研究》《申克理论在英美的传播与发展》。
科研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方现当代音乐分析体系与方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拉威尔室内乐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曲式前沿理论研究》。多次赴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言,如在国际学术会议“Music since 1900”上宣读论文“Blue Notes and‘Dual Organization’in Ravel’s Second Violin Sonata”等。为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及硕博研究生开设《前沿音乐分析理论研究》《曲式前沿理论研究》《申克分析法》《音级集合理论与无调性音乐分析》等课程。
今年开始,科研处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在上音事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引领下,结合自身科研特色与优势,切实改善“重申报、轻执行”的不良倾向;同时,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破五唯”落地落实,坚持人才分类评价方式,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资源分配,确保重大科研项目按计划执行和高质量结项,并进一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