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短句的理解或者解释,有时就是一个手势,有时就是一个舞步或者表示一支舞曲的某个词汇。但是,当我们聆听音乐时,理解乐句不正是在体验某些东西吗?
在那种情况下,音乐解释又将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在聆听音乐时,会想到乐句的解释吗?会想到跳舞吗?会想到它所代表的东西吗?假设我们确实这样做了,为什么还要呼吁大家用心去聆听音乐?如果看到舞蹈是重要的,最好就那样做吧,而不必顾及音乐。
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维特根施泰因Wittgenstein 1980:69e)4音乐理解是美学理解的一种特殊情境。路德维希·维根施坦(Ludwig Wittgenstein)认为这是体现语言理解和一般意义理解的一个范例。他将对一个句子的理解与对音乐主旋律或者主题的理解进行比较。
有人会对维根施坦的看法提出批评,认为他的看法过于偏袒某些音乐。在这些音乐中,旋律、乐句、音调序列的线性组合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这类音乐创作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在二十世纪,诸如无调性、十二音阶、战后序列主义和其他随后的音乐新发展关注声音创作的不同方面。在二十世纪早期,有德彪西(Debussy)的印象主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和巴托克(Bartok)的“割裂式叙述”、马勒(Mahler)的拼接交响乐。